南京条约什么时候签订 南京条约,签订,时间

【南京条约什么时候签订 南京条约,签订,时间】:今天小南助手分享的内容是——南京条约签订时间是什么时候?南京条约,签订,时间,南京条约,一年,签订,,,,小南将详细内容整理如下: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1、大清和英国停战并缔结永久和平及对等关系。 2、清政府向英方开放沿海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进行贸易通商。 3、清政府向英国共赔偿2千1百万银圆。 4、清政府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治理。 5、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6、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7、两国共同订立进出口关税。 英国商人在通商各口“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从而开创了协定关税之先例。废除“公行”制度,规定以后“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扩展资料: 南京条约影响: 《南京条约》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与作为附约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产生重大历史影响。 从社会性质上看,《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经济上,中国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由于战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而逐渐解体,中国经济也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依据革命史观,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阶级斗争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社会革命任务也发生变化,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签订时间是什么时候?
提示:

南京条约签订时间是什么时候?

《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42年8月29日。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 1、割让香港岛;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1843年7月22日、10月8日,耆英与璞鼎查又先后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和细则,将协定关税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实,并使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益。 扩展资料 1842年8月4日,大英军舰驶抵江宁府下关江面,清政府代表在静海寺与大英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谈判约4次。8月12日,砵甸乍(又译璞鼎查)提出:“让地通商一端,大清必将香港地方让与大英永远据守。盖大英之国体,既被大清之凌辱,理当让地方以伏其罪,而补所伤之威仪也。” 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大英代表砵甸乍在英军旗舰汗华丽号上正式签订《南京条约》。 同年10月27日,道光皇帝批准条约;同年12月28日,维多利亚女皇批准条约。 1843年4月5日,维多利亚女皇颁发《英皇制诰》。同年6月26日,耆英与砵甸乍在香港就《南京条约》换约,砵甸乍依据《制诰》,成为香港首任总督。同年12月2日,大英帝国授予砵甸乍GCB表彰其功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提示:

南京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
《南京条约》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内容:条约共分十三款,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2、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3、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的税率由中英共同议定,不得随意变更。从此,四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门户。
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影响:《南京条约》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与作为附约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产生重大历史影响。从社会性质上看,《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经济上,中国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由于战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而逐渐解体,中国经济也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依据革命史观,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阶级斗争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也发生变化,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对英国来说,《南京条约》将其军事侵略的结果确定下来。而《南京条约》及其附约赋予的各项特权,有利于其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同时,也便利了其对华政治控制、文化渗透。

上一篇: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沁园春·长沙》,含义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