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语文试卷分析500字篇一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在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就七年级的期末语文考试成绩,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现分析如下: 一、试卷总评 本卷参照中考题型,由三部分组成,共25道小题,第一部分分积累运用、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古诗鉴赏、文言阅读、说明文阅读、记叙文阅读)第三部分作文。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该套试题总体来说能够以《课标》和《河北省中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突破了教材版本的限制,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实际能力运用,并进行恰当迁移。面向语文教学实际,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例如: 第7题以“”第15题以“你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分别得到怎样的启示”第20题以“大自然中海油许多奇妙的动植物,请举出一例”第24题以“读完选完后,你内心一定有所感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这三道题都是引导语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二、考情分析及反思: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一)考察的知识点包括:字音字形(1、2题),成语使用(3题),标点使用(4题),病句辨析(5题),课内默写(6题),写宣传语和应用文(第7题) (二).回答情况及原因。本题的得分率大约为84%。 1、2题主要考察字音字形。学生回答第1题 (1)用音序法查“拙”,应查音序时。30%同学都写错了,因为学生没弄清音序的定义,好多同学写成zh,所以这一个题失分较多。 (2)中从选文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好多同学涟漪的“漪”没有找出来,因为这个字是在引号里边,很多同学都没注意,没想到引用的也会出现错误,失分较多。第2题多音字辨别,70%的同学都回答错了,这是基础题里失分率最高的一道题,很多同学不知道“省”是个多音字。 3题主要考察成语使用。得分率较高,有的同学失分是因为没认真审题,题目要求是选择不恰当的一项,有些同学看成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了。D项当中“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放在D项当中与句意不符。 4题考察标点使用。这个标点题有一定难度,失分较严重,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很多同学选择C项,是因为忽略了一个知识点,书名号之间的并列不用顿号。A项考察的是问号的位置,D项考察的是顿号的使用,这两个选项相对于C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所以只有几个同学选A、D。 5题考察病句分析。试题较简单,学生得分率较高。题目要求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A项考察的是句式杂糅。C项考察的是成分残缺,“通过”“可以”一起使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D项考察的是一面两面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能判断出来。 6题考察的是课内默写。得分率在99%,只要个别同学把“独怆然而涕下”的“涕”、“一湾浅浅的海峡”的“湾”字写错了。第7题因为考前带着学生练过,得分率较高。 (三)教学反思 1、重视平时字音、字形及成语积累,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水平。夯实字音、字形基础,加强基本功训练,狠抓基础教学。 2、课内默写,注意易错字,平时讲课时把易错字勾画出了,让学生多写多练加深印象。 3、注重积累、重视迁移。平时讲课文的时间多参进标点、病句的讲解。让学生多接触,避免让学生感到讲过的知识点很陌生或者记忆模糊,考试时候拿不准导致做错题。 4、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关注应用文。 古诗鉴赏 (一)整体情况 古诗鉴赏题考查的是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30课杜甫的古诗《春望》。在这部分里考查到了词语理解、写作背景、诗眼以及思想感情方面的知识点。此部分试题满分5分,共3道题。 (二)回答情况及分析 此部分的得分率为85.23%。 1、第8题考查颈联中“烽火”一词的理解,分值1分。“烽火”在这里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借指“战争”或“战火”,98%以上的同学此题得分,不属于难点。 2、第9题考查此诗的写作背景,属于文学常识题,分值1分。此诗的写作背景为“安史之乱”。大部分同对于此题都能答对,错误原因在于书写“史”字以及记错事件。 3、第10题考查诗眼及思想感情,分值3分。统领前四句的字是“望”,对于这个字的考查有一半同学丢分,原因在于没有审清题,把统领前四句的字与统领全诗的“破”字弄混淆了。此诗抒发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情怀,99%以上的同学都能得分。 (三)教学反思 1、继续夯实基础,熟记熟背:避免因书写错误或固定知识点丢分; 2、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赏析能力,遇到相似知识点学会辨析。 文言文阅读 (一)试题整体情况。课内文言文是《河中石兽》,课外文言文是《刻舟求剑》。考察的知识点包括:解释词义(11题),虚词“之”的用法(12题),翻译句子(13题),课外文言文蕴含的成语(14题),简答题(15题) (二)回答情况及原因。本题的得分率大约为86%。 学生回答地11题(1)“圮”(2)“啮”(3)“但”的解释时。95%以上的同学均能答对,因为这三个词是课内实词,老师们反复强调过的重点词语。而地(4) 小题“涉”字的解释,虽然是课外文言文实词解释,但是,结合语境和以前学过的知识,大部分同学都回答正确。 12题主要考察“之”的用法。“之”的用法,是我们这册书的重点虚词,它主要有这几种用法:①助词“的”②代词③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宾语前置的标志⑤音节助词。本题中,ABC选项“之”均指代词,只有D是助词“的”的意思。 13题句子翻译。(1)是课内翻译。遂:于是。溯流:逆这河流。上:到上游。所以这句话翻译为:于是反而逆着河流到了上游去了。(2)课外文言文翻译。吾剑:我的剑。所:??地方。所以这句话翻译为: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翻译句子主要掌握其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即可。第一句为课内翻译,大部分同学回答很准确,但是课外文言文相对有些难度,有部分同学“所”不会翻译。 15题得到的启示,在《刻舟求剑》这个小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觉得一切都是静止的,他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明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有部分同学受《河中石兽》影响,认为应该从实践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可以看出,有些同学不善于思考,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会举一反三,还需要加强训练。 (三)教学反思 1、平日教学中词句翻译检查一定要抓落实。加强书面练习,规范汉字书写并注重改错。 2、重视汉语语法知识教学,为文言文语法现象的学习积累打好坚实基础。 3、注重积累 重视迁移。注意用课内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迁移到课外文言文阅读,归纳整理文言知识树,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说明文阅读 该文考查了一篇事物说明文《奇妙的唾液》本题得分率大约91.35% 16该题考查学生信息提炼和概括能力,本题得分率较高,个别学生提炼信息准确度不够,对段落中心句把握不准。今后应加强提高学生提炼关键句的能力。 17该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这是说明文必考的知识点之一,该题得分率较高,部分同学对说明方法的作用概括不准,今后应加大对该类试题的训练,确保百分百得分率。 18该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通过删去类试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生得分率较高,今后还应巩固该类试题的答题技巧,确保不失分。 19该题侧重考查学生应用说明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分率较高。学生能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记叙文阅读 该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本题得分率大概是77.26% 21该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该题失分率较高,主要原因对文本内容理解不全面,今后应该在对文本理解方面加强练习。 22该题考查记叙文的描写方法及表达效果,这是记叙文中一个重要知识点, 该题得分率较高。绝大多数同学可以准确判断区分描写方法,个别人在表达效果上丢分,主要原因是对句子意思理解不够。 23该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深层次含义的理解,本题得分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欠缺答题技巧,缺乏答题联系主旨的意识 ,对文章提示性语言把握不准。今后应加大该类试题的练习。 作文分析 本次是以“一个——的瞬间”为题的半命题作文,作文有一定审题障碍。 与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写记叙文。反映出的问题有: ① 题目没有新意,三分之一的学生以《一个感动的瞬间》为题,一部分以《一个精彩的瞬间》为题,一部分学生以《一个美丽的瞬间》为题,一部分学生以《一个难忘的瞬间》为题。好题目有《一个回眸的瞬间》、《一个花开的瞬间》、《一个破茧成蝶的瞬间》、《一个温暖的瞬间》等。 ② 写记叙文的学生以有真情实感胜出。如20班杨天姿同学以“瞬间成长”立意,选材“学校跑操中自己如何战胜自己”脱颖而出。 ③ 跑题作文,因为审题不清,写成三个瞬间的,套写但不点题、不扣题等。 ④ 字数不够,卷面过于潦草。 三、学生成绩分析 学生成绩基本情况:此次参考学生440名,优秀人数296人,优秀率67.27%,及格人数438人,及格率99.55%,平均分96.7分,班与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各班统计见下表: 四、改进措施 1.夯实基础。重抓知识的落实,特别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理解、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2.要重视课内阅读的教学,课外阅读的拓展,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 研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拓宽课外阅读,尽量扩大阅读面,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对应用文要作必要的指导。 3.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结合单元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作文题目,尽量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抒发真实情感。 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表达能力,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加强“记叙“能力的培养。 4.加强文言文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正确方法,学会灵活应用和整体感知理解的能力! 总之,我们七年级语文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语文试卷分析500字篇二 一、成绩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实考人数46人,总分2626分,平均分57.08分,及格人数20人,及格率为43%。优秀人数5人,优秀率为10%;低分人数5人,低分率为10%。 二、试卷分析及改进建议 本次考试试卷结构遵循常规,共四个大题,24个小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00分。考察知识为九年级上册全册,其中语文知识积累部分考察范围是全一册,阅读部分考的是第五单元。试卷难中易程度分数分布比为,31:17:2。62分的基础分也不全在课内,还有2分的运用在里面。 试卷总体上偏难。基于学生基础偏差的学情,建议缩小试卷中间难度的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基础的考察,在考察学生基础的时候适当缩小课文注释的分值。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2小题是基础题,学生得分率也偏高,平时的抄写与听写是得分的原因。3小题属于中间难度,学生失分率较高,因为记不得上课时所讲的成语意思,只停留在识记层次,达不到理解层次。4、5小题虽属简单,却失分率较高,因为选项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由于熟悉程度不同,6小题中课内的得分较多,课外的失分较多。8小题属于中间难度,但学生平时缺乏积累,所以失分较多。7、9小题是运用型题,学生容易得分,但满分较少,说明能力达不到运用。10、11、12小题是上课时的重点内容,但由于背诵不了,导致失分。11小题是基础,但学生对课文注释,老师讲的字词不熟悉,所示失分率较高。13小题极为容易,但学生任然丢分,说明在平时读书,做试卷的时候缺乏思考,不懂脑筋。14小题属于中间难度,学生缺乏积累,难得满分。15、16、17、18小题学生得分率不高,原因是一看到课外的就没底,觉得不熟悉,缺乏运用语文的能力。19小题属于中间难度,,学生失分较多。20小题学生不能全部得分,因为不会把“史册”的书面意思写在答案里。21小题中的修辞手法,学生不陌生,但是却混淆了,拿不准。22小题虽是课外,但容易找到,学生理解力不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23题需要理解,课学生做不到。最后的作文题虽然让学生有话可说,恰逢期末,新年,的确“又是一个新起点”。但第二个半命题作文,学生不会补充命题,并将补充完整的命题搬到后面,导致题目上就失分。本次作文平均分只有12分,不到总分的三分之一。 四、教学改进措施 1、巩固,复习基础知识方面需要加强。尤其抓背诵、默写,课文注释,出处。争取基础知识积累不丢或者少丢分。 2、加大课外阅读、练习的训练。针对学生课外阅读大量丢分的情况,找一些练习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中心思想的总结,文中反复出现的话语分析等问题。 3、加强写作训练。针对学生在半命题作文中反复出错,不会选题目的情况进行大量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写作半命题作文的水平。加强人物、事件的针对性训练,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定时检查,不论长短,但得有完整的事件或者运用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语文试卷分析500字篇三 春季的期末质量检测已经顺利的结束了,我仅代表实验学校七年级就本次的七年级语文试卷做一点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本套试卷,紧扣新大纲,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的积累、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不仅立足课内,还向课外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为检测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指导老师的语文教学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试卷的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共计2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古诗默写、词语的积累与运用、修辞的判断和使用,病句的修改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等几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为阅读,共计4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运用的能力。两篇现代文风格迥异,莫言的《大风》沉郁凝练,后一篇《生命的掌声》亲切励志,文言文的阅读是两篇主题相似的文章的对比阅读,这两篇文章的考查,既在老师的意料之内,但考试的题目又在老师的意料之外,显示了出题者的高超艺术。 第三部分是作文,共计40分。《这一年,最让我铭记的————》这一半命题作文,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但又有具体的规定,例如文体要是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得分率在17分左右。古诗文的默写学生没有多大的问题,看拼音写词语和给生字的注音学生的失分率比较的低,第六小题的词语填空,由于不是选词填空,所以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所填的词语只要符合语境就可以给分,我校对标准答案作了适当的调整。问题主要出在修改病句和口语交际上,前者学生大多可以发现问题,但在修改的时候无法准确的使用修改符号,或者无法正确的进行修改,后者则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的经验,不清楚在这种特殊语境中的对话怎么说才妥帖,因此闹了很多的笑话。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得分率高的是文言文,都在9分左右,文言文中错得较多的题是22小题中的第一个,文言文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成了学生的难点。两篇现代文的阅读理解,第二篇相对较为简单,得分相对要高些,16小题的选词填空,学生纠结在B、C两个答案中,有部分同学选择失误,而第17小题要求要到选文中画出中心句,部分马虎的同学,忘记做这小题,痛失这两分,第一篇文段莫言的《大风》是整套试卷的难点所在,绝大多数同学的失分都在10分左右,这段文字在2013年作为江苏盐城的中考试题出现过,对于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同学来说,确实难度比较的大,在一套试卷中设置一些中考试题是可以的,但是否可以适当的降低问题的难度,或者降低所占的分值比重。 作文的平均分在30分左右,学生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于他们的生活,他们大多选择老师、家长、同学等日常接触的人和事,有新意的佳作并不多,但孩子们还是能够做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有真情实感,另需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问题,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写问题更加突出,书写规范的 同学,作文得分相对要轻松些,而书写差的同学,可能会影响作文的分数。 三、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双基”的训练一定要细致而扎实。 教师应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强化作文的训练,优秀作文的示范、积累,成功作文
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试卷是纸张答题,在纸张有考试组织者检测考试者学习情况而设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试题。 也可以是资格考试中用以检验考生有关知识能力而进行人才筛选的工具。接下来我搜集了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1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在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就七年级的期末语文考试成绩,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现分析如下: 一、试卷总评 本卷参照中考题型,由三部分组成,共25道小题,第一部分分积累运用、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古诗鉴赏、文言阅读、说明文阅读、记叙文阅读)第三部分作文。(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该套试题总体来说能够以《课标》和《河北省中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突破了教材版本的限制,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实际能力运用,并进行恰当迁移。面向语文教学实际,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例如:第7题以“”第15题以“你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分别得到怎样的启示”第20题以“大自然中海油许多奇妙的动植物,请举出一例”第24题以“读完选完后,你内心一定有所感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这三道题都是引导语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二、考情分析及反思: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一)考察的知识点包括:字音字形(1、2题),成语使用(3题),标点使用(4题),病句辨析(5题),课内默写(6题),写宣传语和应用文(第7题) (二).回答情况及原因。本题的得分率大约为84%。 1、2题主要考察字音字形。学生回答第1题 (1)用音序法查“拙”,应查音序时。30%同学都写错了,因为学生没弄清音序的定义,好多同学写成zh,所以这一个题失分较多。 (2)中从选文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好多同学涟漪的“漪”没有找出来,因为这个字是在引号里边,很多同学都没注意,没想到引用的也会出现错误,失分较多。第2题多音字辨别,70%的同学都回答错了,这是基础题里失分率最高的一道题,很多同学不知道“省”是个多音字。 3题主要考察成语使用。得分率较高,有的同学失分是因为没认真审题,题目要求是选择不恰当的一项,有些同学看成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了。D项当中“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放在D项当中与句意不符。 4题考察标点使用。这个标点题有一定难度,失分较严重,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很多同学选择C项,是因为忽略了一个知识点,书名号之间的并列不用顿号。A项考察的是问号的位置,D项考察的是顿号的使用,这两个选项相对于C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所以只有几个同学选A、D。 5题考察病句分析。试题较简单,学生得分率较高。题目要求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A项考察的是句式杂糅。C项考察的是成分残缺,“通过”“可以”一起使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D项考察的是一面两面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能判断出来。 6题考察的是课内默写。得分率在99%,只要个别同学把“独怆然而涕下”的“涕”、“一湾浅浅的海峡”的“湾”字写错了。第7题因为考前带着学生练过,得分率较高。 (三)教学反思 1、重视平时字音、字形及成语积累,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水平。夯实字音、字形基础,加强基本功训练,狠抓基础教学。 2、课内默写,注意易错字,平时讲课时把易错字勾画出了,让学生多写多练加深印象。 3、注重积累、重视迁移。平时讲课文的时间多参进标点、病句的讲解。让学生多接触,避免让学生感到讲过的知识点很陌生或者记忆模糊,考试时候拿不准导致做错题。 4、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关注应用文。 古诗鉴赏 (一)整体情况 古诗鉴赏题考查的是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30课杜甫的古诗《春望》。在这部分里考查到了词语理解、写作背景、诗眼以及思想感情方面的知识点。此部分试题满分5分,共3道题。 (二)回答情况及分析 此部分的得分率为85.23%。 1、第8题考查颈联中“烽火”一词的理解,分值1分。“烽火”在这里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借指“战争”或“战火”,98%以上的同学此题得分,不属于难点。 2、第9题考查此诗的写作背景,属于文学常识题,分值1分。此诗的写作背景为“安史之乱”。大部分同对于此题都能答对,错误原因在于书写“史”字以及记错事件。 3、第10题考查诗眼及思想感情,分值3分。统领前四句的字是“望”,对于这个字的考查有一半同学丢分,原因在于没有审清题,把统领前四句的字与统领全诗的“破”字弄混淆了。此诗抒发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情怀,99%以上的同学都能得分。 (三)教学反思 1、继续夯实基础,熟记熟背:避免因书写错误或固定知识点丢分; 2、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赏析能力,遇到相似知识点学会辨析。 文言文阅读 (一)试题整体情况。课内文言文是《河中石兽》,课外文言文是《刻舟求剑》。考察的知识点包括:解释词义(11题),虚词“之”的用法(12题),翻译句子(13题),课外文言文蕴含的成语(14题),简答题(15题) (二)回答情况及原因。本题的得分率大约为86%。 学生回答地11题(1)“圮”(2)“啮”(3)“但”的解释时。95%以上的同学均能答对,因为这三个词是课内实词,老师们反复强调过的重点词语。而地(4) 小题“涉”字的解释,虽然是课外文言文实词解释,但是,结合语境和以前学过的知识,大部分同学都回答正确。 12题主要考察“之”的用法。“之”的用法,是我们这册书的重点虚词,它主要有这几种用法:①助词“的”②代词③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宾语前置的标志⑤音节助词。本题中,ABC选项“之”均指代词,只有D是助词“的”的意思。 13题句子翻译。(1)是课内翻译。遂:于是。溯流:逆这河流。上:到上游。所以这句话翻译为:于是反而逆着河流到了上游去了。(2)课外文言文翻译。吾剑:我的剑。所:??地方。所以这句话翻译为: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翻译句子主要掌握其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即可。第一句为课内翻译,大部分同学回答很准确,但是课外文言文相对有些难度,有部分同学“所”不会翻译。 15题得到的启示,在《刻舟求剑》这个小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觉得一切都是静止的,他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明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有部分同学受《河中石兽》影响,认为应该从实践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可以看出,有些同学不善于思考,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会举一反三,还需要加强训练。 (三)教学反思 1、平日教学中词句翻译检查一定要抓落实。加强书面练习,规范汉字书写并注重改错。 2、重视汉语语法知识教学,为文言文语法现象的学习积累打好坚实基础。 3、注重积累重视迁移。注意用课内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迁移到课外文言文阅读,归纳整理文言知识树,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说明文阅读 该文考查了一篇事物说明文《奇妙的唾液》本题得分率大约91.35% 16该题考查学生信息提炼和概括能力,本题得分率较高,个别学生提炼信息准确度不够,对段落中心句把握不准。今后应加强提高学生提炼关键句的能力。 17该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这是说明文必考的知识点之一,该题得分率较高,部分同学对说明方法的作用概括不准,今后应加大对该类试题的训练,确保百分百得分率。 18该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通过删去类试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生得分率较高,今后还应巩固该类试题的答题技巧,确保不失分。 19该题侧重考查学生应用说明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分率较高。学生能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记叙文阅读 该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本题得分率大概是77.26% 21该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该题失分率较高,主要原因对文本内容理解不全面,今后应该在对文本理解方面加强练习。 22该题考查记叙文的描写方法及表达效果,这是记叙文中一个重要知识点, 该题得分率较高。绝大多数同学可以准确判断区分描写方法,个别人在表达效果上丢分,主要原因是对句子意思理解不够。 23该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深层次含义的理解,本题得分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欠缺答题技巧,缺乏答题联系主旨的意识,对文章提示性语言把握不准。今后应加大该类试题的练习。 作文分析 本次是以“一个——的瞬间”为题的半命题作文,作文有一定审题障碍。与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写记叙文。反映出的问题有: ①题目没有新意,三分之一的学生以《一个感动的瞬间》为题,一部分以《一个精彩的瞬间》为题,一部分学生以《一个美丽的瞬间》为题,一部分学生以《一个难忘的瞬间》为题。好题目有《一个回眸的瞬间》、《一个花开的瞬间》、《一个破茧成蝶的瞬间》、《一个温暖的瞬间》等。 ②写记叙文的学生以有真情实感胜出。如20班杨天姿同学以“瞬间成长”立意,选材“学校跑操中自己如何战胜自己”脱颖而出。 ③跑题作文,因为审题不清,写成三个瞬间的,套写但不点题、不扣题等。④字数不够,卷面过于潦草。 三、学生成绩分析 学生成绩基本情况:此次参考学生440名,优秀人数296人,优秀率67.27%,及格人数438人,及格率99.55%,平均分96.7分,班与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各班统计见下表: 四、改进措施 1.夯实基础。重抓知识的落实,特别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理解、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2.要重视课内阅读的教学,课外阅读的拓展,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 研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拓宽课外阅读,尽量扩大阅读面,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对应用文要作必要的指导。 3.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结合单元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作文题目,尽量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抒发真实情感。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表达能力,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加强“记叙“能力的'培养。 4.加强文言文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正确方法,学会灵活应用和整体感知理解的能力! 总之,我们七年级语文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2 一、成绩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实考人数46人,总分2626分,平均分57.08分,及格人数20人,及格率为43%。优秀人数5人,优秀率为10%;低分人数5人,低分率为10%。 二、试卷分析及改进建议 本次考试试卷结构遵循常规,共四个大题,24个小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00分。考察知识为九年级上册全册,其中语文知识积累部分考察范围是全一册,阅读部分考的是第五单元。试卷难中易程度分数分布比为,31:17:2。62分的基础分也不全在课内,还有2分的运用在里面。 试卷总体上偏难。基于学生基础偏差的学情,建议缩小试卷中间难度的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基础的考察,在考察学生基础的时候适当缩小课文注释的分值。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2小题是基础题,学生得分率也偏高,平时的抄写与听写是得分的原因。3小题属于中间难度,学生失分率较高,因为记不得上课时所讲的成语意思,只停留在识记层次,达不到理解层次。4、5小题虽属简单,却失分率较高,因为选项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由于熟悉程度不同,6小题中课内的得分较多,课外的失分较多。8小题属于中间难度,但学生平时缺乏积累,所以失分较多。7、9小题是运用型题,学生容易得分,但满分较少,说明能力达不到运用。10、11、12小题是上课时的重点内容,但由于背诵不了,导致失分。11小题是基础,但学生对课文注释,老师讲的字词不熟悉,所示失分率较高。13小题极为容易,但学生任然丢分,说明在平时读书,做试卷的时候缺乏思考,不懂脑筋。14小题属于中间难度,学生缺乏积累,难得满分。15、16、17、18小题学生得分率不高,原因是一看到课外的就没底,觉得不熟悉,缺乏运用语文的能力。19小题属于中间难度,,学生失分较多。20小题学生不能全部得分,因为不会把“史册”的书面意思写在答案里。21小题中的修辞手法,学生不陌生,但是却混淆了,拿不准。22小题虽是课外,但容易找到,学生理解力不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23题需要理解,课学生做不到。最后的作文题虽然让学生有话可说,恰逢期末,新年,的确“又是一个新起点”。但第二个半命题作文,学生不会补充命题,并将补充完整的命题搬到后面,导致题目上就失分。本次作文平均分只有12分,不到总分的三分之一。 四、教学改进措施 1、巩固,复习基础知识方面需要加强。尤其抓背诵、默写,课文注释,出处。争取基础知识积累不丢或者少丢分。 2、加大课外阅读、练习的训练。针对学生课外阅读大量丢分的情况,找一些练习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中心思想的总结,文中反复出现的话语分析等问题。 3、加强写作训练。针对学生在半命题作文中反复出错,不会选题目的情况进行大量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写作半命题作文的水平。加强人物、事件的针对性训练,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定时检查,不论长短,但得有完整的事件或者运用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3 春季的期末质量检测已经顺利的结束了,我仅代表实验学校七年级就本次的七年级语文试卷做一点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本套试卷,紧扣新大纲,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的积累、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不仅立足课内,还向课外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为检测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指导老师的语文教学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试卷的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共计2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古诗默写、词语的积累与运用、修辞的判断和使用,病句的修改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等几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为阅读,共计4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运用的能力。两篇现代文风格迥异,莫言的《大风》沉郁凝练,后一篇《生命的掌声》亲切励志,文言文的阅读是两篇主题相似的文章的对比阅读,这两篇文章的考查,既在老师的意料之内,但考试的题目又在老师的意料之外,显示了出题者的高超艺术。 第三部分是作文,共计40分。《这一年,最让我铭记的————》这一半命题作文,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但又有具体的规定,例如文体要是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得分率在17分左右。古诗文的默写学生没有多大的问题,看拼音写词语和给生字的注音学生的失分率比较的低,第六小题的词语填空,由于不是选词填空,所以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所填的词语只要符合语境就可以给分,我校对标准答案作了适当的调整。问题主要出在修改病句和口语交际上,前者学生大多可以发现问题,但在修改的时候无法准确的使用修改符号,或者无法正确的进行修改,后者则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的经验,不清楚在这种特殊语境中的对话怎么说才妥帖,因此闹了很多的笑话。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得分率高的是文言文,都在9分左右,文言文中错得较多的题是22小题中的第一个,文言文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成了学生的难点。两篇现代文的阅读理解,第二篇相对较为简单,得分相对要高些,16小题的选词填空,学生纠结在B、C两个答案中,有部分同学选择失误,而第17小题要求要到选文中画出中心句,部分马虎的同学,忘记做这小题,痛失这两分,第一篇文段莫言的《大风》是整套试卷的难点所在,绝大多数同学的失分都在10分左右,这段文字在2013年作为江苏盐城的中考试题出现过,对于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同学来说,确实难度比较的大,在一套试卷中设置一些中考试题是可以的,但是否可以适当的降低问题的难度,或者降低所占的分值比重。作文的平均分在30分左右,学生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于他们的生活,他们大多选择老师、家长、同学等日常接触的人和事,有新意的佳作并不多,但孩子们还是能够做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有真情实感,另需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问题,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写问题更加突出,书写规范的 同学,作文得分相对要轻松些,而书写差的同学,可能会影响作文的分数。 三、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双基”的训练一定要细致而扎实。 教师应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强化作文的训练,优秀作文的示范、积累,成功作文。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2017年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出试卷前,学校对试卷的难易度和考试后的及格率、优秀率都有明确的要求,再加上我在上课时觉得学生学习太懒,学得太死,所以,在把握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的基础上,体现了易中求变、略有创新的原则,试题兼顾了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将阅读与表达较好地加以结合。 以下是关于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分析,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1】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一、优势: 1.字音识记:识记1题总分2分,全区难度0.73,全校难度0.80。全区平均分1.47分,全校平均分1.71分,高于全区平均分0.34分。 经验:重难点词课堂讲解落实,重难点词反复落实,期中复习分块落实。 2.标点辨析:运用5题总分3.0,全区难度0.64,全校难度0.69。全区平均分1.92分,全校平均分2.06分,高于全区平均分0.14分。 经验:结合课文注重落实,周测反复落实,期中复习分块落实。 3.诗歌鉴赏:理解7题总分3.0,全区难度0.94,全校难度0.97。全区平均分2.82分,全校平均分2.90分,高于全区平均分0.08分。 经验:课堂讲练注重理解记忆,周测检查落实,期中复习查遗补缺。 二、不足之处 1.作文:运用24题总分30,全区难度0.70,全校难度0.68。全区平均分20.97分,全校平均分20.43分,低于全区平均分0.55分。 教训:课堂讲练没有充分落实,平时练笔不足;考场审题不认真,跑题或扣题不紧。 2.人物情节:识记21题总分3.0,全区难度0.82,全校难度0.72。全区平均分2.45分,全校平均分2.15分,低于全区平均分0.30分。 教训:对名著内容不熟悉,对名著阅读中人物形象把握不准确。 3.语句理解:理解10题总分2.0,全区难度0.52,全校难度0.40。 全区平均分1.04分,全校平均分0.79分,低于全区平均分0.25分。 教训:理解句子两方面即形式 内容,部分同学顾此失彼,缺乏解题能力,方法失于灵活。 三、今后具体措施: 1.紧抓课内基础知识落实,包括词语、现代文、古诗文、名著等,由点及面,突出重点。 2.学会能力迁移,把解题能力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3.学会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读物),博采众长,为己所用。 4.学会表达(主要是书面表达:作文),可采取记日记、摘抄好词好句、临摹好文章等方法拓展眼界,胸怀万物,以提高写作能力。 【2】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第一板块“基础”: 本大题包括五小题,共赋分24分。 第1题为课内古诗文默写,包括五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熟记,难度不大,出现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 (1)对于理解性诗句默写,学生难以把握好要求,如第(4)题要求写出《木兰诗》中以夸张手法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基础不扎实的学生都在此失分。 (2)错别字现象不容小觑。由于学生对部分字词熟记不清晰,导致默写过程中错别字的出现,如“窥”中间少了两点,“万里赴戎机”中“赴”写成了“复”,“独怜幽草涧边生”中“怜”变成了“连”,“春潮带雨晚来急”中“潮”“急”分别写成“朝”“及”。 第2题为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包括两个二字词,两个四字成语。考查的都是课内要求积累识记的字词。基础不扎实的学生主要的.失误点集中在两个词上,“崎岖”的“岖”写成“曲”,“心会神凝”的“凝”写成“宁”,这些都是平时识记时粗心导致的结果。 第3题为成语运用题,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所考察的成语都为课内要求积累的成语,得分率较低,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其中两个成语的运用上,“扑朔迷离”和“鲜为人知”。选错的学生大部分都选择了“鲜为人知”。 第4题为语病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察,考察学生对常见病句类型的掌握。此题失分严重,出错的选项集中在C和D,说明对于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学生还不够清晰,因此未能对这种现象作出敏锐的判断。 第5题为仿写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基本上能从给出的例子中寻找到句子的结构特征,写出相应的句子,得分率较高。 第三板块:作文 本次作文赋分50分,采用二选一的形式进行考察,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和发挥空间。 第一个选择是话题作文,要求以“爱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不做限定。这个话题贴近教材第二、三单元的单元主题,学生可以综合运用自己在课内所学的知识和平时对时政的认识展开写作,但选用此话题进行写作的学生不多,对于主题的挖掘也相对浅显,未能做到深刻,因此相比较于第二个作文题目,写作此话题的篇目得分率较低一些。 第二个选择是半命题作文,要求以“ 伴我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这个题目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可写作的角度也较为丰富,亲情、友情、书香,或是某类人格品质都可作为写作的对象,而记叙文也是学生经常训练的写作文体,因而大部分的学生选用此题进行写作,得分也较为乐观。写作过程中学生都能讲清六要素,围绕主题展开,但也存在小部分学生在选用素材时不够精炼,未能很好地扣紧主题。 纵观此次作文,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对于所给材料,学生未能很好地做出提炼和运用。有的同学干脆直接把材料中的引言作为开头,这是下下之选。 2、在选材上落入窠臼,千篇一律。 3、存在通常出现的老问题,如书写不规范,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语言不流畅,错别字等现象,这是作文基本功不扎实的表现。 ;
七下期中语文试卷分析
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完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下期中语文试卷分析,欢迎阅读。 语文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进一步树立质量第一的教学意识,作为七年级语文教师我在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以七年级的期中语文考试成绩,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现分析如下: 一、数据分析 本次考试,我所带班级共有2个班级98名学生参加考试,考试的数据分析情况如下: 90分以上2人,80分以上14人72-80分共13人。及格率太低。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考查范围为七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课文与综实践活动,试卷由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与记忆、课外阅读及写作几大板块组成,分别考查了学生知识积累、分析理解、语言运用等能力。同时,此套试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原则,整个题目的设置科学有序,基础知识30分,古诗文阅读19分,课外阅读21分,写作50分,分值分配合理,能够从学生的得分来反馈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这一思路既考查了老师平时教学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的掌握程度,旨在检验老师在教学中是否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综上所述,本次调研考试的命题思路:以教材为蓝本,以课内为重点,强调双基,注重运用,突出考查能力。 三、考情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本次考试,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做得好一点的是“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部分,下设计七个小题,总分为30分。 1.【满分2分】本题是单纯的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在括号内注音。 此题总体上得分情况不好,绝大多数学生失分,最令我吃惊的就是部分学生竟然连基本的拼音都不会,可见我们学生小学的基础很差,由此我也得到个感悟汉字教学应该成为一种经常化,要及时检查,经常巩固。 2.【满分2分】 本题是改正错别字的题型 此题得分情况不好,主要是不能准确发现错别字,并改正,对形近字的模棱两可是失分的主要原因,说明要加强形近字的辨析,和错别字改正的训练。并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错字集,要让学生有意识的积累! 3. 【满分2分】 本题的对加点字意思解释的题型 此题得分情况也还是不太理想,可见这些基本功仍然没怎么打好,仍然需要对基本功的再次强调。 4. 【满分2分】 本题是填写恰当词语的题型句,但还有部分同学没能掌握课文,由此题可见学生平时还要把基本功放在“读”上。 5. 【满分2分】 本题是修改病句的题型 此题主要2个病句,都是平时最常见的病句,1题是“在···的过程中”和“使”字的重复使用的病句。2题也是最常见的“提高与水平”相搭配的题型。但是还是有些同学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太好,可见平时还是学生自我总结的太少,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会自我总结。 6,【满分2分】 本题是自我发挥的题型,也是送分的题。本题得分率较高。 7. 【满分2分】 【满分6分】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诗文积累的掌握。 此题得分较平常单元考试的诗词题,有较大进步,主要原因是平常默写注重了落实,学生注意了错别字,这是以后应该坚持的! 第二部分的阅读理解第一篇选段是出自课内?《论语》十则。满分为19分,下设有8个小题。 第8题,【满分2分】是对作者相关的基本常识的填写,考察的是对孔子的基本了解,本题得分率达到99%。 9. 【满分2分】本题是对本文中通假字的总结和解释,本题得分率也达90%多,也有部分学生没看清题,忘记对该通假字进行解释。 10-15题。主要是对本文基本知识的考核,部分学生未能准确把握本课。仍需加强文言文的赏析提高。 第三部分的阅读理解的选了2篇课外阅读,其中有一篇是说明文的解析,该题总分21分,得分情况很不理想,得15分者不超过80人,均分在10分左右。最高得分18分,最低得分4分。此题共设8个小题,第1题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由于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练习较少,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在做题中对文章的内容把握得不准,只是概括表面意思没有体会到本文的重点能够回答完全正确的极少。 第四部分就是作文,本次作文是以“面对----,我选择----”为题目的,要求在横线出补充完整题目,文体不限,600字左右。但本次作文整体情况不好,能得到优分的学生比较少。从写作实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差,不能认真审题,没有写自己理想的生活或环境。大部分学生书写不太工整,语言表达空流畅,结构思路不很清晰。平均得分在34-36分。 四、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综合本次考试,我们发现尽管有许多值得令人欣喜的地方,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文的例子作用重视不够,对阅读未过好“四关” 古诗文阅读和课内阅读选自课内,从答题的效果来看,部分学生对教材还不能熟练掌握,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也许是老师没深钻教材,也许是教师没很好的把握教材的目标性、指向性。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充分的利用例子来举一反三,那么,这又从何谈起语文读写听说迁移能力的培养呢?因此,教师要在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上下功夫,切忌在教读课文中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将“字词关”、“课文关”、“背诵关”、“练习关”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2、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要在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本次考试阅读理解部分共有40分,能够得到35分以上的学生不到总数的15%,大多数学生得分在30分左右。特别是语言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尤为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础,并加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习惯。 3、要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本次考试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基础并不牢固。从书写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后,还没有从小学的贪玩,马马虎虎的学习习惯中改正过来。因此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知道“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 4、加强古诗文言文教学,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新的课标对古诗词文言文的篇目增多,力度增大,足见对经典古诗名著的重视。特别是七年级要培养学生的对文言的兴趣,打好文言基础。从本次考试看,学生对文言的词句的掌握不是很牢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化文言实词、虚词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诵读,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5、进一步加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处理的实践能力。 从本次试卷来看,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这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题型,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做题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的平时的语言现象积累不够,记忆不牢,运用不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加综合活动,主动参与,增加积累。 6、写作水平急待加强,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写”,“多”出效果,“多”出成绩。 本次作文考试,非常明确的告诉学生写作内容,但学生不知道究竟怎样来紧扣题目的要求,在写作过程中没有考虑作文的行文思路,选词造句没有锤炼,写出来的文章没有表现力。因此在下一阶段要加大写作的技巧与语言的表达训练,在练中提高写作水平。
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2017年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考试也可以是对于一个目标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因此这样的考试其实就是让社会中来自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拥有改变自己的机会。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欢迎大家参考! 【1】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的语文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和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下面就三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总体分析: 纵观整份试卷,它是一份有价值的试卷。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总的来说,本次试题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 1、试题类型的多样性。 这份试题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试题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从词语、成语、句子、段落、篇章等等方面的有机融合。还有诗词、名著、文言文、说明文、叙事类文章的考察,考查知识点较全面。 2、突出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统一。 语文教学不是空中阁楼,要根植于生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试题中的一些题目就来源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如:综合性学习,你喜欢的名星是谁,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种试题,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生活性。特别是本次考试的作文,“如星星划过天空”,回忆自己幸福的小学生活及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学生更是有内容可写。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掌握不牢固,学生在试卷上的错字比较多,如:“谆谆教导”的“谆”,错的尤其多,其中默写《论语》十则其中的五则,因为错字多,很多学生得分很少。还有名著题考到的《伊索寓言》知识,学生在总结寓意方面也出了不少错。 2、阅读: 尽管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侧重对阅读理解进行了训练,并贯穿了很多方法进行了引导,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依然没有大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在读不懂的情况下就开始做题。说明文阅读做的还可以,最后的叙事类文章学生因为答的不全面失了很多分。 3、作文 从学生作文情况来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叙事清楚;二是内容丰富多彩,语句优美流畅;三是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但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选材上多雷同之处,视野不够开阔;二是缺乏细节描写,有许多作文就是“流水账”;三是写作技巧欠缺,有的作文层次不清,语言颠三倒四;四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 三、建议 这学期教初一,感觉这一级初一的基础特别差,拼音不会写,错字联篇,而且学习语文的习惯更是没有,平时自己不能做到主动读书,教这一级感觉压力很大,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虽然有进步,但不明显。针对这样的现状,我觉得这份试卷出的很合我心意,除了阅读理解,其他题还是比较重基础的。初一初二重基础,初三初四重能力。 对今后教学的几点看法 1、重视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的训练,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训练和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2、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题的得分率是很低的,说明了学生阅读的能力还不强。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还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还有就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文对许多学生都是老大难,学生习作时常常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不断获得写作的动力。一篇好的文章,真实感情比华丽的辞藻,富丽堂皇的布局更为重要,离开真情实感这个前提,一切写作技巧都成了空中楼阁。真实的才能打动自己,写出来的文笔才流畅,感情才真实。作文教学要多点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使学生在内容、情感上贯彻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彻一个”活“字。并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读名著,从而拓宽视野。 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会有更大的进步。 【2】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数据分析 本次考试,我所带班级共有2个班级98名学生参加考试,考试的数据分析情况如下: 90分以上2人,80分以上14人72-80分共13人。及格率太低。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考查范围为七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课文与综实践活动,试卷由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与记忆、课外阅读及写作几大板块组成,分别考查了学生知识积累、分析理解、语言运用等能力。同时,此套试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原则,整个题目的设置科学有序,基础知识30分,古诗文阅读19分,课外阅读21分,写作50分,分值分配合理,能够从学生的得分来反馈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这一思路既考查了老师平时教学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的掌握程度,旨在检验老师在教学中是否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综上所述,本次调研考试的命题思路:以教材为蓝本,以课内为重点,强调双基,注重运用,突出考查能力。 三、考情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本次考试,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做得好一点的是“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部分,下设计七个小题,总分为30分。 1.【满分2分】本题是单纯的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在括号内注音。 此题总体上得分情况不好,绝大多数学生失分,最令我吃惊的就是部分学生竟然连基本的拼音都不会,可见我们学生小学的基础很差,由此我也得到个感悟汉字教学应该成为一种经常化,要及时检查,经常巩固。 2.【满分2分】 本题是改正错别字的题型 此题得分情况不好,主要是不能准确发现错别字,并改正,对形近字的模棱两可是失分的主要原因,说明要加强形近字的辨析,和错别字改正的训练。并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错字集,要让学生有意识的积累! 3. 【满分2分】 本题的对加点字意思解释的题型 此题得分情况也还是不太理想,可见这些基本功仍然没怎么打好,仍然需要对基本功的再次强调。 4. 【满分2分】 本题是填写恰当词语的题型句,但还有部分同学没能掌握课文,由此题可见学生平时还要把基本功放在“读”上。 5. 【满分2分】 本题是修改病句的题型 此题主要2个病句,都是平时最常见的病句,1题是“在···的过程中”和“使”字的重复使用的病句。2题也是最常见的“提高与水平”相搭配的题型。但是还是有些同学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太好,可见平时还是学生自我总结的太少,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会自我总结。 6,【满分2分】 本题是自我发挥的题型,也是送分的题。本题得分率较高。 7. 【满分2分】 【满分6分】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诗文积累的掌握。 此题得分较平常单元考试的诗词题,有较大进步,主要原因是平常默写注重了落实,学生注意了错别字,这是以后应该坚持的! 第二部分的阅读理解第一篇选段是出自课内?《论语》十则。满分为19分,下设有8个小题。 第8题,【满分2分】是对作者相关的基本常识的填写,考察的是对孔子的基本了解,本题得分率达到99%。 9. 【满分2分】本题是对本文中通假字的总结和解释,本题得分率也达90%多,也有部分学生没看清题,忘记对该通假字进行解释。 10-15题。主要是对本文基本知识的考核,部分学生未能准确把握本课。仍需加强文言文的赏析提高。 第三部分的阅读理解的选了2篇课外阅读,其中有一篇是说明文的解析,该题总分21分,得分情况很不理想,得15分者不超过80人,均分在10分左右。最高得分18分,最低得分4分。此题共设8个小题,第1题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由于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练习较少,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在做题中对文章的内容把握得不准,只是概括表面意思没有体会到本文的重点能够回答完全正确的极少。 第四部分就是作文,本次作文是以“面对----,我选择----”为题目的',要求在横线出补充完整题目,文体不限,600字左右。但本次作文整体情况不好,能得到优分的学生比较少。从写作实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差,不能认真审题,没有写自己理想的生活或环境。大部分学生书写不太工整,语言表达空流畅,结构思路不很清晰。平均得分在34-36分。 四、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综合本次考试,我们发现尽管有许多值得令人欣喜的地方,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文的例子作用重视不够,对阅读未过好“四关” 古诗文阅读和课内阅读选自课内,从答题的效果来看,部分学生对教材还不能熟练掌握,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也许是老师没深钻教材,也许是教师没很好的把握教材的目标性、指向性。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充分的利用例子来举一反三,那么,这又从何谈起语文读写听说迁移能力的培养呢?因此,教师要在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上下功夫,切忌在教读课文中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将“字词关”、“课文关”、“背诵关”、“练习关”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2、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要在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本次考试阅读理解部分共有40分,能够得到35分以上的学生不到总数的15%,大多数学生得分在30分左右。特别是语言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尤为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础,并加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习惯。 3、要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本次考试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基础并不牢固。从书写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后,还没有从小学的贪玩,马马虎虎的学习习惯中改正过来。因此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知道“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 4、加强古诗文言文教学,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新的课标对古诗词文言文的篇目增多,力度增大,足见对经典古诗名著的重视。特别是七年级要培养学生的对文言的兴趣,打好文言基础。从本次考试看,学生对文言的词句的掌握不是很牢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化文言实词、虚词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诵读,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5、进一步加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处理的实践能力。 从本次试卷来看,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这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题型,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做题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的平时的语言现象积累不够,记忆不牢,运用不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加综合活动,主动参与,增加积累。 6、写作水平急待加强,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写”,“多”出效果,“多”出成绩。 本次作文考试,非常明确的告诉学生写作内容,但学生不知道究竟怎样来紧扣题目的要求,在写作过程中没有考虑作文的行文思路,选词造句没有锤炼,写出来的文章没有表现力。因此在下一阶段要加 大写作的技巧与语言的表达训练,在练中提高写作水平。 ;